3# 副牌天然胶
再生胶
胶粉/颗粒
再生胶生产技术规范
来源: http://www.18zsj.com 发布时间:2015-04-23 10:50 次浏览
再生胶 工艺技术要求
精炼工艺包括捏炼、滤胶、回炼、精炼、出片等五个工序:
4.1.1捏炼工序技术要求
经过脱硫后的胶料具有较低的可塑性,为提高其塑性,必须进行捏炼。捏炼有以下两种方法:
⑴ 薄通连续捏炼
将2-3台开炼机排成机组,捏炼时胶料通过第一台机器后,由刮刀从后辊刮下落在输送带上,送到第二台机器进行薄通,依次进行。⑵ 单机自动翻料捏炼
在一台开炼机上装有自动翻料装置, 胶料通过辊筒后落在翻料输送带上,由翻料装置将胶料重新返回炼胶机上进行多次反复捏炼。
4.1.2滤胶工序技术要求
4.1.2滤胶工序技术要求
滤胶的目的是清除胶料中的杂质,尤其是金属杂质,以提高胶料的纯度,保证质量。操作时将将已捏炼的胶料卷成小卷放入滤胶机的进料口(胶料温度要保持在50℃以上),在滤胶机中胶料由螺杆推向机头部位,机头装有双层滤网,外层为8目,内层为24-30目,胶料通过机头时,杂质被滤网挡住,胶料成圆条状被挤出,然后用小车送到下道工序进行回炼。滤胶前应将机器充分预热,温度达到要求后关闭加热蒸汽,温度高时要通水进行冷却,保持机头温度在100℃左右,机身温度保持在60℃左右。滤胶温度高或滤胶时间长都容易使胶料焦烧,影响产品质量。对滤网要定时进行清理或更换,以保证滤胶质量。


4.1.3回炼工序技术要求
将滤胶后的胶条送到开炼机上进行压炼。辊距在1-1.5mm,辊温控制在70℃以下。通过计时间(或次数),使胶料可塑性达到0.3-0.4,下片后经输送带送到精炼机上进行精炼。
4.1.4精炼工序技术要求
精练的目的有二:一是精炼机速比大,利用剪切力使胶料分子进一步断链;二是精炼机辊筒呈腰鼓形,在小辊距下能碾碎胶料中尚未完全脱硫的硬颗粒,或将这种硬颗粒排到辊筒的两端清除。为了得到质量均匀一致的胶片,应严格控制温度,不得超过90℃,并保持稳定。精炼时,胶料通过精炼机的次数一般为两次,可采取两台精炼机为一机组,各通过一次;或一台精炼机通过两次,应视设备条件具体确定。
4.1.5出片工序技术要求
从精炼机下来的薄胶片,应卷绕在一个标有厂名、品种、日期等标志的转轴上,通过计次数或控制重量,由自动切割刀将胶片割开取下,即为再生胶成品。然后将大小一致,重量相近的成品,涂上隔离剂码放整齐存放,待化验合格后入库保存。
4.2 设备技术要求
4.2.1 捏炼设备技术要求
⑴ 薄通连续捏炼
开炼机辊筒辊距定为1mm,辊温控制在70℃以下。
⑵ 单机自动翻料捏炼
开炼机辊距为1-2mm,辊温控制在70℃以下,操作时间一般在10min左右。
4.2.2 滤胶设备技术要求
滤胶机与挤出机相似,内有螺杆,外有夹套,夹套中通入蒸汽,机头温度控制在80-100℃,机身温度为50-60℃。
4.2.3 回炼设备技术要求
开炼机辊距在1-1.5mm,辊温控制在70℃以下。
4.2.4 精炼设备技术要求
精炼机是再生胶专用设备,外形与开炼机一样,只是辊筒直径中间稍大,转速比较快。辊距控制在0.2-0.4mm,辊温在90℃以下。(辊温对再生胶质量影响较大,为了得到质量均匀一致的胶片,应严格控制温度,不得超过90℃,并保持稳定)
4.3 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技术要求
4.3.1在精炼工艺过程中,胶料生热产生H2S,SO2,苯系物,烃类等低挥发份气体,称为再生低压废气。再生胶生产企业必须采用集中吸收处理的方法,使废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14554-93)一级标准和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16297-1996)一级标准。
4.3.2 精炼车间应配备集中收集系统,收集无组织排放的再生低压废气。然后经旋转雾化喷淋塔吸收,加药剂处理后作为循环水利用。
4.3.3 精炼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胶料胶边应收集后回用。
4.4 产品技术要求
精炼后的胶料卷绕成轴,中间涂上隔离剂防止粘连,包装后作为再生胶成品。外观质量达到平整细腻,无明显颗粒和杂质。可塑性要达到0.35以上(胶鞋类达到0.40以上)。
4.5 管理技术要求
生产记录和环境监测记录应保持完整,有相应的安全、环保应急预案,有专门的环保安全部门进行监督管理。
4.6 员工技术要求
精炼车间的操作人员应佩戴专用口罩或防毒面具,车间保持一定的空气流通。
5产品包装清洁生产技术规范
再生胶按照20kg±0.5kg/片,10kg±0.2kg/片出片。再生胶成品应卷绕成轴状,用统一的材料进行包装。在胶片上印有厂名,品种代号,日期班组等,标志清晰齐全,隔离剂无漏涂
- 上一篇:再生胶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
- 下一篇:再生胶胶粉的制造方法